`
nanjingjiangbiao_T
  • 浏览: 2597729 次
  • 来自: 深圳
文章分类
社区版块
存档分类
最新评论

乱七八糟

 
阅读更多

有段时间没写东西了,再来留点记号。都是这段时间杂七杂八的想法,没啥统一主题。

要说主题,首先是symbian.org的关闭,让我感觉到时代的快速改变。塞班操作系统,曾经是中国手机操作系统的代名词,我用过的三个手机都是nokia,诺基亚的品质,塞班操作系统操作便捷的“以人为本”,主宰了曾经的中国市场。对symbian系统点来点去找各种功能似乎已经适应了,没想到3G时代的到来,让它开始倒下。在2G时代,无线带宽的狭窄,让人们在这时代中,只能以语音短信服务为主,这时,简单方便的九宫格导航界面,非常适合手机,symbian也开始了它的辉煌历程,索爱三星很多机型也在用symbian。到了3G时代,无线服务带宽大幅增加,渐渐的用户可以在手机上做PC上可以做的所有事,symbian这种先天为2G时代使用的系统开始不合时宜,蜗牛般的响应速度,点来点去找功能,开源平台做得很差导致新应用增加缓慢,所有的弱点使它的市场分额一减再减。即使nokia在08年全额收购symbian的股份,试图再修修补补使它更方便第三方应用的开发,也无济于事。android这些新手机操作系统开始登上舞台,立足于互联网多样化快捷丰富的信息功能取胜,优秀的平台使得新应用层出不穷,symbian如何竞争?

symbian的没落带给我的感觉是,21世纪开始渐渐显现出“信息时代”的威力了,这个在上世纪末一度流行但没什么感触的词汇。信息社会的特点就是信息爆炸,在工业农业社会里从来不会有这么多丰富的信息,展现到每一个普通人面前,这时,一个方便的信息展示终端,例如手机,必须要完全适合它。

第二个主题是quora这个美国SNS新贵,它以一种问题问答的形式给大家展示信息,当然不是百度知道这种简单的通过搜索引擎去获取感兴趣的内容。在信息爆炸时代,100个好的信息源,要比100万个未知信息源要有用可靠的多。就像天涯,每隔几天我总会去逛下,即使最近天涯上的广告越发不可收拾的泛滥,我还是常去看看,而不愿意借助搜索引擎或其他途径去搜索替代它功能的站点。所以,好的信息源,是信息社会追求的东东。quora就立足于提供高质量的信息,实名的用户在提出、解答、查看问题时会表现出自己的兴趣点,系统捕捉到后开始向用户推送他们感兴趣的信息。信息的分类通过算法和人工实现,用户群体对问题答案的评价值,也就是口碑,可以使有价值的高质量问题快速的推送到用户面前。整个网站的技术实现不是这里讨论的重点,而是,信息爆炸时代,一个能够高效地给用户带来高质量信息的服务,无疑将是宠儿。

下个主题是chrome OS上个月正式发布了。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,一个纯浏览器的PC机,没有我的电脑,没有硬盘,但互联网上的海量数据都是自己的数据。这种感觉似乎有点超前了,也可能只是对中国。目前硬盘的速率也就是每秒几十兆字节而已,目前的ADSL主流4M带宽,已经有500K的下载速率了,家庭网速达到硬盘读写速度似乎就在眼前。当读取网络文件,比读取硬盘数据更快时,chrome OS的时代就会真的来临了。PC上不再有硬盘,只会有大容量的FLASH固态硬盘作为缓存,所有的数据都在public cloud上,对个人来说,硬盘几乎无限大。一部高清电影,进行摘要算法后在服务器云端只有一份,这样服务器的大容量几乎可以对个人存储无限量数据。同样,个人用户不再为了保存重要数据,例如相片,专门买DVD碟片刻录,因为cloud上的数据可靠性非常优秀。对个人数据安全性上,也可以先把数据本机加密后在发往网络。总之,前景仿佛很美妙,只是当下的中国网络环境,还是较成问题的,估计没什么人真正把它替代现在的PC机。

next subject,是个哲学问题。曾经看到许多文章,对于创业公司的看法都是,好的idea加上执行力,细想真的扯蛋。或者说,这种把某些因素独立的抽象出来,把它作为结论的必要或者充分条件,都挺奇怪的。一段成功的创业历程,就是由执行者的经历、积累和秉性决定的。有句话说得有道理,一个人做任何一个决定时,就当时看来一定都是最好的。所谓的火花或者灵光一现,就创造出一个奇迹,真的挺扯。好的idea谁都会有,许多人会有数不清的优秀想法产生,成功跟这无关,而跟优秀的经历、深厚的积累最有关系。想想有些人,特别爱后悔,常挂在口头上的就是,“如果当时怎么怎么样,就会如何如何了”,或者“当时就不该怎么怎么样”之类的话,殊不知,不带着记忆的回到“当时”,他还是会做出同样的决定。真是好无聊的后悔!

下个话题,是关于大脑的日常处理模式的随想。有天傍晚,我走在小区里时,平路上有级向下的台阶我没注意到,一脚踩空,当时感觉心里一提,然后脚再落到意料之外的下一级台阶。于是产生了联想,为什么会感觉心里一提呢?我猜想,不会是因为重心突然向下,人整个下去了,心脏还在上面被带下去,所以感觉心向上提着。因为如果我有意识的向下跳,都不会有那种“提”的感觉。所以,我的猜测是,由于身体机能突然需要大量供血,造成心脏此时需要大幅度工作以提供足够的血液,才会有心突然一提的感觉。而身体此时最需要血液的则应该是大脑,于是大脑的工作模式是,应该建立了日常模型,比如走平路,下台阶,都有相应的模型。在眼睛扫过去,感觉前方都是平路时,大脑会自动的把一定时间的内的程序定好,比如10米内都要走平路,为了提高指令执行速度(大脑的串行执行速度是非常慢的,属于毫秒级,完全不能跟CPU相提并论。只是大脑的神经网络系统很先进,并行执行能力很强。),开始建立缓存,一定时间内腿运动神经需要指令时都直接调用缓存,不需要大脑重新计算。当缓存里的数据不满足实际情况时,比如大脑缓存里认为脚这时应该碰到地了,结果却是空的,这时大脑必须重新调度程序,选择此时应该调用的模型,这是一个对大脑来说巨大的瞬间工作量,所以需要大量供血,于是心脏才会有“一提”的感觉。全是猜想,不会我想大抵如此吧,其实软件架构都是真实自然世界的抽象,程序员下意识的分析自然世界时,虽然用的是软件方法,也不会错到哪。

分享到:
评论

相关推荐

Global site tag (gtag.js) - Google Analytics